材質:數位媒體
年代:1950年代
歷史分期:1946~(戰後)
取得方式:購藏
原收藏者:袁英麟
登錄號:KH2017.018.0111
藏品描述:本影像為海軍官校學生閱兵分列式,前為海軍軍樂隊。根據照片提供者袁英麟先生說法,照片攝於1950年代。
海軍教育的淵源,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成立於福建馬尾的福建船政學堂。民國成立後陷入軍閥割據局面,海軍教育體系也因各自效命的對象不同而四分五裂。中日戰爭爆發以前,包括馬尾海軍學校、青島海軍學校、黃埔海軍學校與蔣中正的電雷海軍學校在內,整個中華民國至少有4個海軍學校。二戰爆發後,絕大多數的海軍派系在日軍的凌厲攻勢下走向毀滅,以馬尾海軍學校為主體的海軍學校遷往貴州桐梓,在陳紹寬、魏濟民與鄧兆祥等將領帶領下繼續培養海軍青年軍官。日本投降後,國府在美國協助下於青島重建中央海軍訓練團,並將接收自汪精衛政權與桐梓海軍學校的學員合併,於1947年在上海成立統一的海軍軍官學校。1949年海軍官校經廈門遷往高雄左營現址,即軍校路669號。
閱兵分列式是對於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,此一接受校閱的儀式為軍事部隊日常訓練的科目之一,其訓練標準是全國一致的,海軍官校為軍官學校,其訓練要求自然相當嚴格。正式的閱兵分裂式有一定的儀程,通常在重大慶典、迎送重要外賓、主官校閱、大型演習等時機會進行,藉以展現軍事訓練的成果,振軍威,鼓舞士氣,閱兵分裂式中的重點是受校閱部隊編成方陣,在旗隊的引導下托槍踢正步通過司令臺,但今日國軍部隊已經不再採用踢正步的方式,92年改為齊步方式進行分列式。
1949年4月,海軍軍樂隊隨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由上海遷至左營。為國防部核定為甲種營級軍樂隊的海軍軍樂隊,從1959年起改由海軍臺北勤務處指揮。海軍於1968年將海軍軍樂隊、第一軍區、第二軍區與第三軍區軍樂隊合併起來,成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樂隊。